背景介绍:
唐朝晚期,时值割据混乱,蜀地更是绵延动乱,杜甫的优雅诗风在这样的情形下凝聚出了《蜀相》这首气息沉郁、笔力雄健的赞颂诗,为蜀汉晚期忠臣孟知祥家族中曾长期任蜀相之职的先辈孟昶留下不朽佳作。
主题分析: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失落的过去和无望的未来的感慨,而借鉴了陆机《吴赋》的曲调描写,诗歌也呈现出了大气磅礴、风格宏伟的特点,可谓一首兴叹亡国、悲泣人事的哀咏之作。
第一段通过描写丰功伟绩的孟昶的逝世,表达了杜甫对于哀时代艰难的感慨。在诗的第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为孟昶的逝世描绘了如画的背景,令人感受到繁华背后的悲壮。而接下来的几句“昭陵新瘴疠,武帝何人更执柯?”“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将逝者与时代联接,写出时代的不幸也曲折描绘出了落寞深处的个人命运。
第二段是诗歌的核心,通过孟昶和同期吴策的比较来说明孟昶那壮志凋零的遭遇。整首诗向来是极力肯定孟昶为政的功绩的,但衬托组织也并不低调。如“闻道龙标过五溪,只是朱颜改。”原来当年孟昶出征时神色恢弘,然而却是“剃发为徒弟”,“鞭策仙踪去不还”;反观吴策,既然也要出征,怎么却波澜不惊,如同“一鸟栖牛背,万鞭齐坠地”似的?如此比较,无不表露出作者恢弘的胸怀与批判的病态。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对于权势和貌相的忌讳挟批评,表露出作者骨子里对于政治利益的不满与倾向。整首诗各种批评标准组成的修辞都是为了道出“壮志凋落”的主题,而作者的赞扬只不过是几句便言透的嘉许。
第三段是整首诗的结尾,也是整首诗最难易把握的地方。在文学上讲,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之间必须加上某种“峰回路转”的手法,主要是将孟昶的悲哀转向对后代的警示,同时也加以安慰。这就是“惟有香衾与故人,世间何物更堪怜”,这是文风瑰丽的绝句阖句中见到这样个“世间”的出现。个人命运和生死,世沉浮荣枯,何其相似啊!人的一生荣枯低垂,它就像红尘风雨中的一瓢清酒,时断、时合、时升、时降,怎么能停留在某个高度不断地进取?就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都得做好股起股落的心理准备,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怠于舒适而渐渐成为落寞。作者也没有忘记安慰后代:那故人眷恋我的香袭缀而至,时长时短却“何物更堪怜?”,这“更”字富于推波助澜的意味,很好地转移了人们对于“世间”颓落的焦虑。
下一篇:无法抗拒的他故事简介(无法忘怀的他)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上海鼻子整形医院排名(上海市顶级鼻整形医院排行榜揭晓)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