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二字引发的争议
最近,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纷纷质疑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温报集团”)的性质,认为它是一家国有企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此提出了异议,坚称其并非国企,而是股份制企业。究竟谁说得对呢?
温报集团的历史和现状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温报集团的历史和现状。温州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温州地委机关报,在文化大革命前的20年代创刊,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温报集团则是在当地报业全面改革的大潮中,经多次合并、重组,形成的一个集报纸、电视、印刷、广告、新媒体、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媒体企业。截至2019年末,温报集团总资产超过20亿元,现有职工近2000人。
然而,让事情变得有些复杂的是,温报集团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没有一家股东持有绝对控制权。据其2019年度报告披露,最大股东是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但其持股比例仅为22.22%;其次是温州市报业集团,持股比例为19.68%,但其实际控制人是温州市委宣传部书记。此外,还有多家地方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和个人持股。
问题的关键所在
那么,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温报集团究竟是国企还是股份制企业呢?实际上,对于某些机构来说,这并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比如,在采访中,温州市委宣传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对此回应,温报集团是“红色文化企业”,“股份制国有企业”。具体理由是:“作为党的机关报,温州日报一直是按照国有企业的管理要求运营和管理,是按照国有企业的一个政策法律法规来办事。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国有企业,不同于它们享有的‘二次划拨’那一套,它是按照股份制企业的方式发展的。”
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对“国企”这个名词的理解存在不同。粗略地说,国企通常指的是由政府持股或控制的企业,而股份制企业则强调私人投资者参与运营、公开、透明的股权结构。温报集团既有政府背景和部分国有股权,同时又遵循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这使得其性质并不容易划分清楚。
总的来说……
以笔者个人的理解,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优点复杂,既符合政府控制、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的国有企业基本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市场化运作、注重效益、多元化经营的股份制企业特点。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不张扬、不浮躁,注重平稳发展、夯实基础和创新能力提升,对于温报集团来说或许是最适合它的道路与战略。因此,及时对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进行性质的界定和梳理,一方面可以为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社会大众对国企、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理解和认知。
下一篇:绿可木吊顶效果图风格(绿可木吊顶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乌伊法鲁西退役(乌伊法鲁西:永远的足球传奇)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